事实上,要在上游反应器中生产一批产品,可能需要 800 到 900 次手动操作,从插入一次性袋子,到确认正确的设备、营养物质和管道均已就位。设置期间出现任何错误,都可能会导致批次报废。
自动化系统用途广泛,可以帮助尽可能降低出错的可能性,并改进验证方法。例如,可将自动设备识别和验证系统集成到控制平台中,以跟踪和确认设备位置。
此外,控制系统中集成的视觉辅助工具可以指导操作员完成过程步骤,并且与纸质指令相比,实现了巨大的改进。
工作原理是什么?
假设操作员需要将转移面板上的点 1 连接到点 4。这些点可在电子接口上与适当的管连接一起点亮。
除了视觉指引,系统还可以用于验证等目的。例如,它可以指示操作员输入序列号或扫描条形码以跟踪物料和设备,并自动记录在批记录中。
得益于自动化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进步,制造商无需投资于大量基础设施或多个接口终端,即可实现一致的可视化。
利用最新的瘦客户端技术,员工可以使用平板电脑执行所需的操作。而位置检测功能则可以提高机动性,并通过验证操作员是否在正确位置执行某些任务来帮助保证安全。还可以借助二维码、蓝牙信标、WiFi 和 GPS 等位置解析工具,来确保移动端用户和设备只有在授权区域才能接收内容。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实现整个工厂的集成和一致性?
其核心是一次性工厂,由多家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多个过程成套设备组成。通常,每家供应商都有不同的控制平台和不同的软件集。即使是同一 OEM,也可能在不同类型的设备上使用不同的控制系统。
由此产生的“自动化孤岛”是整个工厂为实现一致运营、维护和工程设计而应克服的重要障碍。操作员必须了解每个系统,通常还要保留多种备件并签署多份服务合同。
此外,如果没有一致的数据流,数据完整性和合规性方面可能会有问题。
前进道路? 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公司和为其服务的 OEM 正在探索一种基于现代分布式控制系统的集成方法,该系统可提供一致的结构和一致的软件集。这种可扩展且信息化的方法有望实现非凡的连接性和灵活性。
从多个方面而言,生物技术公司的前景从未如此光明。熟悉一次性工厂和生物制品制造的自动化顾问可以帮助您确定策略,使新工厂真正的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