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博客
Recent ActivityRecent Activity

OT 网络安全 2026:智能制造业现状报告中的六大数据驱动趋势

保障每项资产现已成为提升绩效的最快途径

分享:

LinkedInLinkedIn
XX
FacebookFacebook
PrintPrint
EmailEmail
未来工厂和技术。独立推车技术。数字化转型。

走进任何现代化车间,您几乎能感受到数据在流动——传感器嗡鸣、机械臂旋转、仪表盘闪烁着实时洞察。这种数字心跳由运营技术 (OT) 驱动,但每个新增连接都意味着新的网络攻击面。高管们已意识到这一点,一线团队也已察觉,而近期数据表明,全球几乎所有制造商都充分关注并采取了行动。

罗克韦尔自动化第 10 版年度《智能制造现状报告》捕捉到了这一转变。该调查汇集了来自 17 个制造业领先国家的 1,560 位决策者的反馈,受访企业涵盖年营收 1 亿美元至数十亿美元的规模。报告将网络安全与安全生产、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并列为核心绩效指标。当网络弹性与生产 KPI 并驾齐驱时,讨论焦点就从“我们是否应该投资?”转向 “我们能以多快的速度验证回报?”

报告显示,96% 的制造商已在或计划未来五年内投资网络安全平台,超半数企业正大规模部署网络安全措施。曾将安全视作合规成本的高管们,如今更关注审计工时缩减幅度、宕机规避能力,以及网络强化后 AI 就绪数据流的释放速度。简而言之:弹性已成为利润杠杆。

该博客揭示了推动 OT 网络安全从事后补救跃升为核心支柱的六大驱动力 — 1) 平台普及化应用,2) 与自动化的预算协同,3) 董事会级别的风险审查,4) 安全设计型硬件,5) 具备网络素养的员工队伍,以及 6) 安全与防护同根同源的企业文化。运用以下洞察来对标您的方案、优化关键指标,让每笔安全投入都转化为运营效能提升。

1. OT 安全平台几近全覆盖

调研发现:几乎每家制造商都在采用 OT 安全平台。64% 的制造商已经运行 OT 安全平台,32% 的制造商计划在未来五年或更短时间内部署 OT 安全平台。

OT 安全平台的应用兴趣已跨越临界点。当实施成为既定事实,投资回报率便成核心议题。高管们开始追问供应商:能节省多少审计工时?补丁部署能多快?非计划停机可减少多少? 将风险仪表板与运营/财务既有指标,如整体设备效率 OEE、平均恢复时间关联的团队更具优势。

提供可行见解

  • 建立部署前的基准数据,确保首次季度评估就能呈现明确的投资回报率。
  • 将已修复漏洞转化为节省的资金——避免的生产分钟损失、削减的合规准备成本——用财务语言展现安全价值。
  • 将安全健康指标接入生产仪表板,让工厂管理层直观看到安全正在驱动业绩增长,而非拖累效率。

2. 网络安全正成为智能制造的关键竞争力

调研显示: 53% 的制造商将 OT 资产保护列为技术投资的首要动因。

超半数受访企业已开始大规模部署安全防护措施。这种数字化转型转变正将安全领导者重新塑造为增长的推动者。将强化网络定位为实现预测性维护、实时能源管理和 AI 辅助质检的基础架构,风险管控便自然转化为营收增长点。欧洲的 NIS2 或美国的 CISA 指令等迫在眉睫的截止日期只会加剧高管的关注。

提供可行见解

  • 将安全支出与自动化投资回报挂钩,以争取更大份额的转型预算。
  • 与数字化创新团队合作撰写资金提案,以拓宽可用资金池。
  • 借助监管里程碑节点确定时间表并加速审批。

3. 网络安全仍然是制造商面临的五大外部威胁之一

调研显示: 30% 的受访者将网络风险列为其最严重的外部障碍之一。

企业高管及其承保风险的保险公司如今要求精确的量化指标:网络安全事件可能造成的财务损失预测、应急演练执行频率及发现的问题,以及整个 OT 环境中控制措施成熟度的量化评估。安全负责人必须将技术漏洞转化为商业术语,如收入损失、潜在停机时间和品牌影响,以便高管能将网络安全支出与其他资本优先事项进行权衡。

提供可行见解

  • 将网络安全风险场景转化为财务模型,,以便董事成员一目了然地掌握风险敞口。
  • 每季度进行一次桌面演练,既保持应急响应的条件反射能力,又能在审计方或攻击者发现前暴露防御漏洞。
  • 在控制措施规划阶段引入保险商参与,以便在下一个续保周期前锁定更优惠的保费方案。

4. 安全设计型硬件成为焦点核心

调研显示: 31% 的企业计划通过嵌入式安全控制来抑制 OT 风险。

控制器级访问规则、签名固件和板载遥测技术正在成为标准配置。然而,这些深层防御措施要求严格的固件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在采购条款中将安全要求与性能指标置于同等重要地位。

提供可行见解

  • 在每份 RFQ 强制规定安全启动与签名固件条款,为新增资产预先建立防护机制。
  • 通过回滚方案和测试窗口像管理 IT 补丁那样规划固件更新,以避免意外停机。
  • 将设备级日志集成至现有 SIEM 平台中,以实现更早威胁检测与更全面的上下文分析。

5. 网络安全技能已从“锦上添花”升级为必备基础能力

调研显示: 81% 的受访企业将网络安全实践与标准的相关知识列为高度或最高优先级。近半数制造商 (47%) 将这些技能列为未来 12 个月招聘中“极其重要”的要素,另有 34% 的企业认为“非常重要”。

制造商正将微培训融入班次交接流程,资助员工考取认证,并将安全绩效(如补丁合规率)纳入个人考核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操作行为将变得与上锁挂牌程序一样成为例行流程。

提供可行见解

  • 将简短的网络课程融入日常交流会中,在不干扰生产的情况下提升安全意识。
  • 对安全行为实施奖励,例如快速完成补丁更新或保持季度零事故,以强化良好实践。
  • 资助与岗位相关的专业认证(例如 IEC 62443、CISM),以培养内部专家团队。

6. 文化而非技术才是最终障碍

调研显示: 员工文化与领导层认知已成为技术落地的同等痛点:25% 的制造商指出员工抵触变革阻碍了智能制造部署,另有 25% 的企业将高管层网络安全意识不足列为未来 12 个月的首要领导力挑战。

思维模式,而非知识储备,往往拖累进展。操作员可能将新增控制措施视为生产瓶颈,而管理者则倾向于优先考虑短期产出。将网络安全深度融入企业整体安全文化,通过表彰机制与跨部门演练支撑,使规范操作转化为全员行为本能。

提供可行见解

  • 将网络安全风险与安全生产风险并重讨论,,切实提升其战略优先级。
  • 对达成安全里程碑的团队,如快速补丁周期、季度零事故,进行重点表彰,推动良好操作习惯常态化。
  • 开展 IT/OT 事件联合演练,确保响应人员在关键时刻熟悉彼此的处置流程。

结语

综上,这六大趋势揭示了一个明确转变:OT 网络安全已不再是事后追加的补丁,而成为现代制造业的神经中枢。平台普及化应用、转型绑定式投资、董事会级风险审查、安全设计型硬件、具备网络素养的员工队伍以及安全防护融合文化——这六大要素将定义 2026 年制造业安全格局。即刻行动的企业将实现三重增益:压缩风险敞口、加速创新进程、筑牢客户信任基石。而观望者或将发现,企业韧性与市场份额一旦流失将更难恢复。

方法论

Rockwell 第 10 版年度智能制造现状报告共计调研来自 17 个主要制造业国家和地区的 1,560 名受访者,受访者职级覆盖从管理层到最高层。相关调研工作由罗克韦尔和 Sapio Research 联合进行。调研覆盖多个行业,包括消费品 (CPG)、食品饮料 (F&B)、汽车、半导体、能源、生命科学等。公司规模分布均衡,收入从 1 亿美元到 300 多亿美元不等,为报告提供了广泛的制造商业视角。请注意,本版本中引用的数据和统计数据可能来自原始调查数据,不包含在报告中。 

Loading

发布时间 2025年8月13日

主题: Build Resilience Cybersecurity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1.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Rockwell Automation 主页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2.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公司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3.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新闻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4.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博客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5.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OT 网络安全 2026:智能制造业现状报告中的六大数据驱动趋势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请更新您的Cookies偏好以继续.
此功能需要Cookies来增强您的体验。请更新您的系统偏好以允许使用这些Cookies:
  • 社交媒体Cookies
  • 功能Cookies
  • 性能 Cookies
  • 市场营销Cookies
  • 所有Cookies
您可以随时更新您的系统偏好。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0} 隐私政策
CloseClose